首页

Chinese女王调奴

时间:2025-05-24 05:21:15 作者: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“成绩单”亮眼:向未来加“数”奔跑 浏览量:51290

  中新社拉萨3月25日电 题:西藏石刻艺术保护研究者格旺:“撬开”尘封在石头里的记忆

  作者 李林

  24日下午,“砰砰砰”的拍击声不时从拉萨市文化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隙马画廊传出。西藏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负责人格旺正在一场名为“会说话的石头——西藏石刻艺术”分享会现场演示传拓技艺。

3月24日,格旺正在介绍石刻拓片。李林 摄

  从事石刻艺术保护研究十年间,格旺说他很高兴看到石刻文物的保护和石刻艺术研究力度不断加大。更高兴更多人参与其中,共同为西藏石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出力。

  “半路出家,研究石刻,完全是出于一种热爱。”为了摸清西藏石刻文化的家底、保护石刻文物并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,格旺2014年开始开展石刻调研工作。他走遍了全区74县区,走访石刻文物遗存点,开展石刻文物遗存点调查,对具有重要价值的石刻、石碑进行鉴定及数据采集工作。

  2019年6月,西藏第一家以石刻艺术为主的专业博物馆——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。格旺和馆藏的千余件石刻展品一起,为世人“撬开”了尘封在石头里的记忆。

  “对石刻文物的就地保护,是我做得最自豪的事。”格旺认为,西藏石刻文化遗产的保护、利用、传承、研究是目前的重点工作。西藏石刻艺术不像西藏其他艺术有很高的认知度,很多石刻文物多散落在村落、高山间。“每到一个寺庙、一个村庄,我们都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石刻的文物价值。让本地民众通过石刻上的文字或图案,了解石刻‘讲述’的制作工艺、制作背景、地域特征等内容。”格旺觉得,只有让他们认识到了石刻的文物价值,才能更好地保护。

  格旺表示,石刻艺术博物馆像是一扇窗,让大众通过这些精美绝伦的石刻,去了解石刻背后所蕴含的西藏优秀传统文化。“我们也在通过巡展等方式,让更多人了解西藏石刻艺术,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”

  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西藏石刻艺术,参与保护的人也多了起来。据格旺介绍,在日喀则康马县、南木林县等地,都有石刻文化传承研究联合工作站。“也有很多年轻人很感兴趣,这种现象特别好。”

  持续约两个小时的分享会很快结束,现场观众有的去体验宣纸拓片,有的则排队请教格旺。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后,格旺不忘再次邀请:“我们有很多一手资料,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研究,共同将西藏石刻艺术的美好呈现给大家。”(完)

【编辑:黄钰涵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外媒走进新疆尉犁 触摸大漠边缘的丰饶生机

谢锋表示,今年恰逢中美建交45周年,“云川”“鑫宝”的到来传递了明确、重要信号——中美大熊猫保护合作不会断档,两国人文交流和地方合作不会止步,中美人民友好的大门一经开启就不会关闭。希望大家像关心大熊猫一样关心中美关系,像珍惜大熊猫一样珍惜中美人民之间的友谊,像爱护大熊猫一样爱护世界和平。

“我”从远古走来——周口店遗址文化展在海口开展

巴布亚新几内亚《信使邮报》记者克劳迪娅•塔莉(Claudia Tally)对锦江边上的生态厕所“锦江阁”印象深刻。它配备了中国国内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,经过处理排出的水可直接排放或用于绿化浇灌,也可用于循环冲洗。她说:“如果世界各国都采用类似系统,人们将过上更加绿色环保的生活。”

塔里木河再次全线过流并抵尾闾台特玛湖

“今年种的是‘济麦22’和‘青农’系列等高产品种,再搭配了水肥一体、深耕深松、宽幅精播等技术,10.2万亩粮食功能区小麦亩均单产突破610.5公斤,比上年高50公斤。”山东平度市蓼兰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曲常迅说。平度打造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高产田,采取集成技术提单产。

古镇开发需守正创新

“体育强则中国强,国运兴则体育兴。”作为一名“铁杆体育迷”,习近平总书记的体育情怀,始终承载着国家强盛、民族复兴的梦想。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源远流长,在全面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、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方面,展现出独特魅力和显著效果。

假日高速保畅人:用责任和担当守护亚运通勤大道

新设外资企业数量的稳步增长,彰显全球工商界对中国市场未来的信心。而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波动,则来自疫情的“疤痕效应”、 地缘政治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冲击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